0%

夏日莫斯科的傍晚

[从南广场看国立大学]

出发

根本上来说,这次散步能完成的原因是我自己本身。其实第一次在国外,我确实开始是不敢一个人到处乱逛的,在这一天前都是如此,出去时总会和别人一起。但是我这个人毛病就在于,不管是谁,和对方待在一起久了就很厌烦。

所以我想着总要自己一个人出去玩试一下,就提着包装上相机从宾馆出发了。开始我也不知道去哪里,扫了一下地图,发现比较有名的地方基本都去过了,其它小地方我又不好说到底会有怎样的体验,所以决定找个地方“故地重游”。然后最后是选了去国立大学附近散步,第一次去的时候是和同学一起的,这次就自己去散散步转转了。

在校园里散步

抛开地铁里度过的时间,出了地铁口后向西北方向走基本就是大学的地界了,但是莫大没有围墙或者护校河之类的,各院系大楼也是直接分布在街道两侧的。当然,进教学楼自然是不可能的,语言不通也不好解释。不过退一步讲,莫大学生应该英语还是合格的,但是我自己的口语就很难评价了。

所以自然是在主楼周围转转了。我出来的这个地铁出口是在主楼南侧的,远远就能看到莫大标志性的主楼了。主楼顶上是红星,仔细看的话,红星下面的 CCCP 字样也很明显。我基本就是慢慢走着,步速恐怕是我在玉泉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吧。先从马路南侧过红绿灯,就是南广场,然后南广场上矗立着罗蒙诺索夫校长的雕像。校长的像说高不高说矮不矮吧,至少肯定是比正常的人大的,而不像玉泉的竺可桢像和平常生活里的人在一个量级上。但是要说校长的像有多高大,倒也没有,和玉泉的毛像比起来又差远了。但是任何人在没有靠近它时应该都会觉得校长的像很小,因为后面的主楼实在是高大得有些过分了。

[罗蒙诺索夫校长的塑像]

我在校长的像下坐了一会儿,一方面是手机刚好没电了,我从兜里扯出充电线给手机插上,另一方面刚好有中学同学来消息了,也就坐着聊一会儿。不像我第一次来的时候万里无云,这次一个人来的时候还下着小雨。但是在雨中校长那个像反而显得添了几分庄重。

但总不能一直坐着,所以接下来就往主楼下面走。主楼的话,大门左右两侧分别有一对男女。我现在忘了到底谁在哪一侧了,只记得一侧是一位按着地球仪的男性和一位手持麦穗的女性,据说分别代表地学和农学;另一侧是一位捧着书本的女性和一位握着齿轮的男性,据说分别代表史学和工学。说到这里了,在大学期间,因为各种机缘巧合,接触过几本莫大的教师的著作。包括大二接触神经网络的时候需要初步了解一下流形的相关知识,当时看各类资料多少都难以建立直观的理解,偶然间接触到阿诺尔德的《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》,其中哈密顿力学部分的第一章是对流形的解释,相当直观,有一个从低维到高维不断类比递进的过程。虽然不懂哈密顿力学吧,但是关于流形的那个章节还是令人至今仍然有印象的。

[地学与农学]

[工学与史学]

说回散步。因为不能进入主楼,所以想去到北广场就得从东侧或者西侧绕过去。因为上次从东侧绕过去的,这次就走西侧了。路上基本没有人,我一个人打着伞边和同学聊着天边慢慢前进。现在也忘了当时有没有看到什么有意思的事情或人,也忘了当时到底和同学说了些啥。总之我也不知道怎么的,走着走着就到了北广场边上。

北广场中间是水池吧,如果我没记错的话。然后两侧罗列着十几个莫大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,我记着这其中我认识的也就三个,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,化学家门捷列夫,生物学家巴甫洛夫。说来有意思,我的充电线和充电宝都“年久失修”,所以经常掉线,特别是边走路边充电的时候。所以当时眼看着真快没电了,我就停了下来,站在一座像前和同学继续聊。感觉差不多有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吧,电充得差不多了,我就把充电线收到包里。这时我才注意到,我驻足的地方正是巴甫洛夫的像,然后想到“巴甫洛夫的狗”这个事,觉得自己当了一个小时的狗,还是有点意思的。

[伊万·巴甫洛夫]

继续向北

这时莫斯科时间已经到六点左右了,但因为离北极圈近,又是夏天,所以天还很亮。总之我继续往北走。莫大实际是建在一个小山丘上的,以前叫麻雀山,好像是跟某个贵族有关,后来也有人开始叫列宁山的,山丘北面就是莫斯科河。因为莫斯科整体在平原上,这里地势比较高,靠近河边又有开阔的视野,所以那里有个观景台,很多人会来这里看日落。旁边也有个索道,可以直接滑到河对岸。总之,这下是往观景台的方向走了。

离开北广场到观景台之间还是有一段距离的,反正我也不急,就边聊边走,就是麻烦了同学。因为我在走路,就不想打字,一直用的是语音消息,听起来还是比看文字费劲一点的。在这途中,还碰到三位中国人,应该是留学生吧,面容我具体没看清楚,但是操着流利的普通话,在讨论一些学业方面的问题,从我旁边超过去时我听到了几句,但具体是什么现在也早忘了。然后由于我乌龟一般的行走速度,很快人家已经远远甩开了我。

不过因为有人陪着聊天,所以感觉时间也很快,没走几步就到了观景台。到观景台这里后,雨变得大了些,但是西方的云反而有散去的趋势,所以我当时想着说不定能看到日落。啊这里可以提一嘴,其它时候不知道,至少在我去的那几天里,看着天空是湛蓝的,然后远处飘来一朵很大很饱满的白云,等它飘到头顶时就会下雨,等它飘过雨又停了,而且这云的飘动是肉眼可见的。我想着可能能够看到日落也是这个原因,云的运动很快。

所以我就在观景台边和同学继续聊天,大概站了又有一个多小时吧。旁边的人来了又走,老人、青壮年、小孩子,操着我听不懂的语言。观景台视野确实很好,视线的最底部是莫斯科河,然后往上延伸是莫斯科的中心城区。说实话和中国的二线城市比起来,莫斯科的建筑都算稀疏的。单就从观景台附近能看到的建筑来看,大体有三类吧,最多的就是比较矮的正常欧式建筑,然后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,比如莫大、部分政府机构是高耸的尖顶式风格,再来就是扳手指都能数的过来的现代化大厦。

尽管是夏天,但是在下雨的时候,再配合上山丘上的风,还是要穿一件薄外套才感觉最合适。没记错的话,我当时应该是白色短袖T恤外边套了一件半透明的白色短袖衬衫,下身是卡其色的休闲裤,总之感觉温度刚刚好。但是天色渐晚,温度和亮度也随之下降,我感觉太阳似乎要从乌云中露出来了一样,但是它走得好慢。没办法,我只能吐口气,然后向东边的地铁站走,准备回酒店。

返回

当时地铁站附近在修路,周围看起来有些乱糟糟的,为方便行人,在施工区域放了些架空的木板,行人可以走上边通过。索道入口离地铁站也不远,即使下雨,还是有好多人在这里排队坐索道滑到河对岸去。当然排队的人太多了,我就算了。

我坐上电梯准备下山去坐地铁。下了第一段电梯后,需要走一段步道,这里也在修路,所以稍显泥泞,不过也不是大问题。可能比起泥泞,更大的麻烦是这里是半山腰,有很多树在头顶,此时又是黄昏,而这里却没有路灯,道路相当昏暗。不过这样也有一股幽静的感觉就是了,特别是来往的人并不是特别多的这一晚。

大概有 100 米吧,步道的尽头就是正儿八经的地铁口了。但我印象中其实还是有两个选择,因为这实际上是个桥,地铁站在桥上建着,地铁站东西两侧是透明的玻璃或者聚合物,在桥的西侧留有可以供行人过桥的路。所以可以选择直接走这一头进地铁,也可以走人行道过到桥对面去再进地铁站,再多在桥上看看风光。

我现在是忘了我到底做出了哪个选择,总之最后是进到站里了。然后就在等车的途中,看到西边的天空紫色、红色、橘色交织,尽管不知道太阳在哪里,但是她给云朵染上了只属于黄昏的颜色,仿佛是知道我明天就会离开这城市,临别之际送给我一份赠礼一般。尽管我也很想用相机或是手机记录下来,但是当我刚打开手机时,又想到晚霞本就是随处可见的,这一次真的特殊到值得我拍下来吗。我就是这样,总是容易在无聊的事情上浪费时间,就在我还没想完这个问题时,列车已经到了,晚霞随之被遮挡,我也不会为了晚霞再等一趟车,也就跟周围的人一起上了车。

在车上和同学聊天就不用语音了,不然一方面会吵到别人,另一方面也可能会令别人好奇我嘴里到底在咕哝啥东西。我现在记着这条是一号线,然后坐到红场附近的某个站需要换乘好像是二号线还是几号线,才能回到酒店。反正是在迷宫一样的地下通道里转一个又一个弯,路过一个又一个乞讨卖艺的人,坐上回酒店的车。

这就是在莫斯科的最后一个夜晚了。我刚从地铁站出来时,时间大概是九点半吧,国内应该已经两三点了,我的同学也是名副其实的夜猫子,到现在才和我道晚安。我也就收起本身电就不是很多的手机,在夜色中边哼歌边走回酒店。